早于1998年,「基督教联合那打素社康服务」的医疗服务已朝家庭医生的模式发展。位于观塘区的「赛马会和乐社区健康中心」是机构首间以家庭医生模式运作的诊所,随后其他诊所亦以其作模范,相继转型。所有诊所均由曾受家庭医学专业培训的医生主理。
甚麽是家庭医学?
家庭医学是一门医学专科,结合生理、临床及行为科学的理论。有别于其他专科,家庭专科不只专注某一身体系统或疾病,而是须拥有全面及广泛的知识,提供诊断、治疗、转介、辅导、预防及健康教育等服务,为病者及其家人统筹健康,提供全面、以人为本、持续及预防性的基层医疗护理服务。
何谓基层医疗?
香港的医疗系统分为三个层次,分别是基层、第二层及第三层医疗服务。
「基层」即持续医护过程中的第一个接触点;「第二层」及「第三层」主要包括专科及住院服务等。
「基层」医疗所指的第一个接触点,意思是当我们有任何身体不适,首先会去谘询的基层医疗服务提供者。家庭医生是基层医疗服务提供者之一,提供全面、持续、以人为本及预防性的基层医疗服务,并安排跨专业协调及转介。
家庭专科医生与普通科医生有何分别?
家庭医学是一门医学专科,在医科毕业后,医生要再接受为期六年的在职专科训练,包括首四年的医院临床训练及社区为本的培训,及在督导下执业两年,再经考核才可获「家庭医学专科医生」的资格。在培训过程中,家庭专科医生须接触几乎所有专科,包括内科、外科、妇科及儿科等,在各医学专科、知识、技能及与病人沟通技巧上,都比普通科医生有更深入的训练。
家庭专科医生有何特色?
家庭医生旨在提供全面、以人为本及持续的医护服务,包括身心的治疗及辅导。
家庭医生会与求诊者建立持续性的关係,耐心地聆听求诊者的需要,了解他们的背景、家族病史等,从而更深入了解他们的生理、心理及社交状况,并保存完整的医疗纪录,确保能提供适切的治疗、辅导、协调及转介,及提供连续性的照顾,让求诊者安心信任及长期跟随。此外,家庭医生亦会为求诊者作疾病风险评估,并建议相关的预防及检查方法,如女士的子宫颈细胞检查、儿童及长者的疫苗注射建议等,均属此范畴。
全面及以人为本
在家庭及社会层面上,以求诊者的福祉为依归,适切地照顾病人生理、生理及社交状况。
持续性
家庭医生是病人的终生伙伴,彼此建立持续及信任的关係,在病人及其家属的人生不同阶段提供适时的医疗护理服务。
预防性
除治疗外,家庭医生亦会促进求诊者的健康,协助他们改善风险因素及预防疾病。
协调医疗服务
家庭医生会担当协调者的角色,为病者协调及转介跨专业的医疗服务,让他们获得最适切的照顾。
为何需要选定家庭医生?随意转换医生有何不当?
家庭医生着重与病人沟通,从而加深认识及建立互信,并保存完整的病历记录,有助作出准确的判断,提供最合适的治疗及处方药物。如经常转换医生,医生便无法得到完整的病历,因而影响诊断的准确性、重复不必要的医疗程序,甚至影响治疗进度。因此,选一个固定的家庭医生是非常重要的。
如何选择家庭医生?
在选择家庭医生时,首先需考虑诊所地点、应诊时间、诊金及医生能操的语言种类等是否配合个人需要。另外,亦需留意该医生是否拥有跨专业的医疗知识,以及能否为求诊者提供恰当的协调,如转介予其他专职医护人员,包括专科医生、物理治疗师、营养师等。而预防医学亦属重要一环,于选择家庭医生时,可考虑该医生有否提供疾病预防及评估服务,如疫苗注射、身体检查等。最后,亦需留意有关医生的专业资格及有否参与持续进修计划,市民可登入衞生署《基层医疗指南》,寻找合适的家庭医生。